【主题教育在基层】 “靶向性”举措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广东广州黄埔区以主题教育为契机积极服务市场主体 光明日报记者 吴春燕 唐一歌 光明日报通讯员 黄蓉芳 2023年10月,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辖内企业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EH216-S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这是全球首个获得该类合格证的航空器,也是黄埔区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办成的又一件“大事”。 广东广州黄埔区,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工作站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无线通信产品检测。资料图片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黄埔区自觉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把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聚焦区内4.8万多家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黄埔区组织开展质量提升调研,并于去年10月发布了质量强区3.0版政策,推动建设11个区级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工作站。 “主题教育中,我们发挥质量标准优势帮助企业破解产业难点、堵点问题,出真招、见实效,积极服务市场主体。”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邓慧瑜表示,作为首批由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成立的工作站之一,黄埔区智能家居行业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工作站搭建大数据平台“质量之眼”,为企业解决产品标准定位、数据定位问题,累计帮助1000余家企业在研发端进行指标的诊断与分析。工作站还创新搭建各类智能家居测试场景,开发新的测试指标与检测技术,联合企业破解语音识别瓶颈难题,识别准确率从不足80%提升至98.4%,形成国家标准《智能语音控制器通用安全技术要求》在全行业推广,并申请国际标准提案。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黄埔区加快建设“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不仅建立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积极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的政策宣讲会,还专门成立广州市黄埔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会,整合服务资源,搭建政企沟通平台,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教育的落脚点,在‘实’上下功夫,注重出实招,倾力抓实效。”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雷敏表示,为加快建设“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黄埔区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响应企业诉求、提升服务能级等“靶向性”举措,全力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2023年,黄埔区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55家,累计达1927家,占全市的24.8%;新增6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119家,占全市的50%。 “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我们要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黄埔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洪晖表示,黄埔区建设形成了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研发投入强度达6.65%,今后将更深入思考如何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联合上下游企业开展重点技术研发,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百亿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梯次创新支持模式,加快补强产业链卡点技术环节,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开展主题教育,重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黄埔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加速实施“万亿制造”计划,围绕“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的发展主线,做强做优传统优势产业,加速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布局未来产业,着力发展壮大集成电路、低空经济、卫星火箭、机器人、生物医药、智能汽车、新型储能、大模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大区”向“制造业强区”加速迈进。 “我们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加速实施‘万亿制造’计划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黄埔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单宁伟表示,主题教育期间,全区紧紧围绕“制造业当家”,优化传统产业存量、扩大新兴产业增量、把握未来产业变量,聚焦重点产业和领域持续发力,全力推动产业、创新平台提级赋能。 据了解,下一步,黄埔区将加快各类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化平台建设,加快人类细胞谱系大项目建设,推动慧眼、航空轮胎等项目纳入国家重大规划;整合区内平台资源,创新科技产业组织形式,重点建设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等标志性的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形成集群集聚发展态势,构建立体分层的产业创新网络;加快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力争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