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为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砥砺前行

日期:2022/10/6    来源:光明日报
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原标题:[图文]为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砥砺前行

  

为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砥砺前行

——以中国外文局“中国关键词多语对外传播平台”为例

作者:赵庆 范大祺(分别系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任、译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国观”和“中共观”,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掌握主动权,更好服务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既是时代命题,也是国际传播界责无旁贷的职责使命。

为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砥砺前行

向泰国诗琳通公主赠送并介绍《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泰文版。“中国关键词多语对外传播平台”项目组供图

 “中国关键词”的创新探索成效初显

  中国外文局与新中国同龄,自成立之日起一直肩负着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重要使命,致力于通过多种语言、多种载体推动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走向世界,为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中国外文局所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基于对外话语创新工作任务,重点打造“中国关键词多语对外传播平台”(简称“中国关键词”)知识分享品牌,以外国受众听得懂、好理解、易接受的方式,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进行权威解读和有效宣介。这是中国外文局继翻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之后,围绕构建融通中外话语体系的又一次实践探索和有益尝试。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系统全面,重点突出。新中国成立73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何向国际社会更好解读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是时代赋予学界业界的全新课题。“中国关键词”提供了很好的范式,其应用关键词加上兼具权威性与通俗性解释的方式,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全球治理等全领域入手,重点围绕“既是我们想说的、又是受众想听的”核心理念,注重运用最新数据、发展亮点、具体案例,系统回应国际关切,有力彰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目前,“中国关键词”共编制“一带一路”篇、治国理政篇、新时代外交篇、精准脱贫篇、军事关键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篇、生态文明篇、建党百年篇等近20个专题,推出的系列图书、电子书和短视频涵盖19个语种,合作出版和版权输出近40个文版,累计外译发布多语种关键词1.3万余条。

  融通中外,说理透彻。“中国关键词”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不仅通过符合历史规律的逻辑梳理来增强词条阐释力,体现出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而且充分考虑国外受众的思维方式、接受心理和审美习惯差异,以融通中外的话语方式和叙事表达,将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示给世界,使读者感觉确实解渴、管用。今年以来,“中国关键词”在既有工作基础上,深挖理论脉络和实践例证,寻求中国话语、国际表达的最大公约数,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话语概念,创新推出多文种版对外话语叙事研究报告,充分凸显中国理论、中国实践对破解世界性难题的实用价值,为对外阐释好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提供重要参考,为加快构建具有全球视野的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提供内容支撑。

  精准传播,风行海外。在发布渠道方面,“中国关键词”除了开设多语种专题网站为主发布平台外,还拓展了外宣出版、社交媒体、论坛研讨、推介展览等一系列融合传播方式,创新形成了中外“智库+媒体+出版+N”的跨界合作传播机制。《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在蒙古国、泰国落地翻译出版,并成功走进泰国王室、政府高层和精英群体,泰国诗琳通公主高度评价《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泰文版,认为该书是全面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并真正感知中国、正确认知中国和用心相知中国的重要读物。《中国关键词:治国理政篇》配合高访外宣在蒙古国、巴西落地出版,为增进中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提供有效借鉴。《中国关键词:精准脱贫篇》在老挝、泰国落地翻译出版,成为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收藏的热门读物、泰国智库研究机构以及高等军官学校的科研教学用书。如今,《中国关键词》多语种系列图书已成为高访外宣和重大外事活动的主要展示品,频频首发亮相于全国两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当代中国与世界论坛、中韩媒体高层对话、中国—东盟媒体智库合作论坛、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等国内国际重要会议活动,并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大型国际赛事和展会活动上推介展览。可以说,该系列图书在智库合作与人文交流领域发挥着政策解读、知识分享、经验互鉴的重要作用。

 不断书写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新篇章

  当前,开展国际传播工作的形式、渠道、内容都发生了深层次变革,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的内涵与外延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的国际环境下,更要积极塑造更多具有时代性先进性且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使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相同步,与中国自身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相适应。总结“中国关键词”实践经验,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聚合各方资源力量形成对外话语创新合力。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协同研究和合作实践,才能形成具有创新性和融通性的务实成果,“中国关键词”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8年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充分发挥外宣智库专业优势,依托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重大翻译工作评审专家委员会以及中国翻译研究院重点翻译任务统筹机制、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等机制平台,不断加强与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智库研究机构、高校等研究力量的通力合作,打破学科壁垒,引领“中国关键词”有效服务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从业者应进一步激活创新基因,依托多样化合作基地和协同平台等机制建设,聚合国内外学界业界资源力量,共同打造更多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对外话语,推动形成多元参与、资源共享、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以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带动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翻译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话语对外阐释、译介、传播全链条工作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从“中国关键词”长期积累的经验来看,做好中国话语对外翻译工作,既要“以我为主”,忠实准确表达中国话语核心内涵,又要“尊重受众”,对译文表达进行必要、适度的灵活变通。推进对外话语创新工作,应充分发挥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等社会化平台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引领行业全面加强对中国思想理论、道路制度、政策主张的译介阐释,以融通中外的翻译为导向创造性地转化中国话语,打造更多“中国关键词”式的国际传播公共产品,并及时组织研究和发布重要时政术语、重要专业词汇的规范译法,扎实开展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高端语料库、术语库建设,以持续增强的国家翻译能力带动提升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水平。

  三是拓展中国话语本土化传播新路径。中国话语走出去,海外落地是“最后一公里”。自立项以来,“中国关键词”以泰国为起点,不断拓展在东盟、亚太、拉美等海外合作翻译出版的“朋友圈”,突破性实现翻译、出版、发布、发行、研讨等海外本土化全流程。这种工作模式,为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中国形象的海外传播探索了新模式和新路径,对于外宣公共产品的海外本土化传播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可复制性。开展中国话语传播实践,可以充分借鉴“中国关键词”海外本土化推介经验,不断深化“一国一策”“分众传播”等国际传播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发挥海外本土合作方“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把中国话语与当地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将本土化表达和中国叙事精准贯通,尽可能减少“文化折扣”,提高话语产品投送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中国关键词”将强化自身定位,坚持守正创新、融通中外,在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中不断适应新变化新需求,努力以更具引领性、契合性的形式和内容,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推动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WEBADMIN)
 

商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