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推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重逻辑

日期:2021/1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原标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推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重逻辑

  

作者:揭锡捷(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陈联俊(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秘书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强调“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统一战线与民族复兴关系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应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在历史、理论、实践的逻辑交互中,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推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重要意义和基本遵循。

  历史逻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共同开拓了广袤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长期以自尊自强、开放包容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被列强瓜分和亡国灭种的危机,我国各族人民在救亡图存的斗争中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始萌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先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极大激发了全体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百年进程中实现了历史性升华并不断巩固强化。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团结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关键法宝,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百年来党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新的征程上,需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努力奋斗。

  理论逻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抵御和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斗争面前,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中华民族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能够构筑起全体中华儿女组成的钢铁长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保驾护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需要。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更加凸显,特别是境内外敌对势力会利用民族、宗教、人权、边疆等问题作为突破口,企图破坏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不管是当下还是将来,反对“三股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紧迫繁重。因此,要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摒除一切不利于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消极因素,使各族人民能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证。当前,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此,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最大限度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力量,激发出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从而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实践逻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推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遵循

  牢牢把握“一条主线”。民族工作关乎国家团结稳定大局,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因此,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应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将其作为分析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好团结与繁荣、稳定和发展的关系,不断增强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共有身份的认同,厚植中华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复兴自信心。

  紧紧围绕“两个共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因此,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既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来,又要着力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深入加强“民族三交”。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从而营造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基础。

  不断巩固“四种关系”。能不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是决定能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已经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其中,民族平等是基石,民族团结是生命线,民族互助是保障,民族和谐是本质。因此,要不断发展和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整体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合力。

  全面打造“五个认同”。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关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纽带。“五个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因此,应持续深化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网络空间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1VMZ008)阶段性成果】

(责编:WEBADMIN)
 

商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