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守护一座城 智慧气象服务保障大城市规划治理

日期:2021/6/23    来源:人民网
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原标题:倾心守护一座城 智慧气象服务保障大城市规划治理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全国气象部门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践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宗旨,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以高质量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网推出系列报道,以展现气象部门在服务各行各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新成就。

现代化大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是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路的一个缩影。能否将它建设好、治理好,展现着中国智慧。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人口稠密、经济活动集中、小气候环境独特、致灾风险复杂……大城市作为天气气候事件的敏感地区,气象服务是守护百姓生活“岁月静好”的重要一环。当台风登陆,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何以安然无恙?当民生所需碰撞绿色减碳,气象服务如何找寻平衡点?当“新兴城市”画卷铺开,需要凝聚哪些气象智慧?答案,在这里——

保安全:担当城市运行的风险先知

在上海气象博物馆,收藏着一幅1879年的台风眼手绘结构图。它仿佛在诉说着,台风,一直是这座大都市需要直面的“不速之客”。

2020年8月,台风“黑格比”来袭,上海全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城区最大阵风达到10级。不过,如此强的风雨却没有影响城市的安全运行。这一切,得益于上海智能网格预报、气象预警智能分区发布等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2019年研发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气象先知系统已作为“上海市城运系统”的核心专业支撑系统,全面融入“城市大脑”。

回忆起那一夜的情形,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主任黄士力说:“在屏幕上,全市800多处实时监测设备、50个易积水点视频监控以及1.4万个小区物业经理的报送信息均可实时查看,大家时刻留意着‘黑格比’可能给城市带来的威胁,抢险人员、车辆调度可一键发令。”

“从过去的天气专报,到将‘风暴潮洪’四大致灾因子与应急响应各环节相结合,这是气象服务从深入到融入的关键一步。”黄士力举例道,大功率抢险泵车是防汛防台风的重器,但它的调度部署却曾是痛点。若在出险后再调度,时常会加剧交通堵塞。如能预知气象风险,提前部署泵车,就可将致灾风险大大降低。

通过“气象先知”系统,气象服务信息不仅是气温、降雨、灾害性天气何时来临等,更纳入了城市安全运行的各类应用场景。譬如雨天地铁客流量增加了多少、低洼路段两公里内可以抽调多少台排险设备、台风来临前市内有多少高空作业人员……依托该系统,“+气象”的理念深入人心,城市内涝精准预测、建筑工地安全跟踪、人体健康精细服务等不再受困于资料与数据的不足。

在深圳,气象部门利用特区发展优势,与相关高校及国内顶尖科技公司密切合作,将人工智能等引入城市精细化预报当中,并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气象灾害防御协同化管理体系;在重庆,智慧气象“四天”系统入驻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与18个部门、106种数据实现共享交换,智慧气象产品一键式赋能城市治理。

如今,与城市肌体有机融合的智慧气象,已成为确保大城市“大险无大灾”的关键。

破难题:做城市精细治理的绣花针

气象服务保障大城市运行,不只局限于防灾减灾。在水电气暖供应、城市交通、生态治理、快递服务、文化休闲活动等方面,都对气象服务提出更迫切、更精细化的需求。

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背景下,将民生所需与生态文明同抓并重,“看天供暖”成为不少大城市的选择。

“根据气候和温度实际状况,科学适时启动和停止供暖时间”曾被写入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在这座城市,气象部门与财政、电力、能源等部门合作,推动“智慧气象”与“智慧热网”相融合。不单是气象数据,包括建筑物结构、管网条件等也一并纳入计算机模型。最终拿出的,是一份精细至每个小时供水温度的科学建议。

精细到每1℃的服务,让寒潮来临时不会无暖可供,也令气温回暖时不至浪费能源。

广州市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与城市网格化治理工作的融合,在国内堪称典范。在番禺区,十几个部门的数据、1200个“天眼”摄像头资料都与气象预报信息有效叠加,因而在轨道交通、旅游服务、保障大湾区互联互通等方面产生了更大效益。

近年来,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城市气象服务的外延不断扩张、内涵不断丰富。

预警信息精准投送给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飘絮预报、花粉气象指数、蚊子出没等信息进入都市百姓的生活……智慧气象正用心服务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

绘蓝图:协助规划绿色安全之城

要想降低城市安全风险、融入精细治理,从源头介入,才事半功倍。

雄安新区,在出生伊始就肩负着开拓创新的使命担当。在雄安新区的建设规划中,“建设城市通风廊道”“构筑现代城市安全体系”等工作被明确由气象部门参与。

正因如此,如今的雄安新区蓝绿生态空间占比超过70%。林淀环绕、城绿交融的图景正在变为现实。气象卫星遥感监测等数据也成为相关规划的重要支撑。

除了在规划阶段担当决策参谋以外,在建设过程中,气象服务也扮演重要角色。

朱淼淼,雄安新区某重点在建工程项目经理。每天早上,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了解工地天气实况及预报情况。“夏季一旦工地环境气温超过‘警戒值’,我就要把工友们喊下来,防止中暑。这些气象数据,从常规天气预报中是难以获取的。”朱淼淼说。

这一切得益于气象部门在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个工地自动气象站。这些数据实时上传到“雄安气象大脑”,再通过智慧工地气象服务系统,将结合工地具体环境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精准投送至相关责任人手机中。

朱淼淼介绍道,平日最令他警惕的是强对流天气。如今,3部最先进的X波段相控阵雷达入驻雄安,可精准捕捉临近的风险。结合智能网格预报、睿图预报模式等技术,气象部门提供的未来2小时逐分钟预报预警产品,能让像他一样的雄安建设者们心里更有谱。

类似的场景,也发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的建设中。

在通州区,气象智能灯杆的实时数据接入了城市大脑智慧管理平台,连60米塔吊上都搭建了SKY微型气象站,气象服务已深入城市建设的“毛细血管”,成为了规划建设阶段重要决策依据。

聚焦大城市发展,气象服务密切关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守护一座城,需要气象科技与智慧。如今,在精细化气象服务的保障下,大城市安全稳定运行,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责编:WEBADMIN)

商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