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瑞军: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日期:2020/12/3    来源:南方日报
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原标题:韶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瑞军: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亲自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令我们备感振奋,是对包括韶关在内的广东人民的巨大鼓舞。”韶关市委书记王瑞军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韶关将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齐心协力、持续用力把韶关的工作做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韶关将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在新征程中体现韶关担当、韶关作为、韶关贡献。

  深学笃行▶▷

  以学习贯彻的实际成效推动韶关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10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亲自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此,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请结合韶关的实际,谈谈感受和体会。

  王瑞军:在“两个大局”深刻变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交汇的关键时期,在广东纵深推进“双区”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亲自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3天里,总书记先后到潮州、汕头、深圳视察,其间对广东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对广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东人民的亲切关怀,令我们倍感振奋,是对包括韶关在内的广东人民的巨大鼓舞。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对我国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作出了庄严宣示;二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对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行了强有力动员;三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新起点上继续推进经济特区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不仅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韶关改革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市正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按照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全市上下迅速兴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我们将紧密结合韶关实际,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深学笃行,以学习贯彻的实际成效推动韶关高质量发展。

  旗帜鲜明▶▷

  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南方日报: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韶关是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力量,将如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这篇文章?

  王瑞军:绿色是韶关的底色,生态是韶关的名片。保护好韶关的生态环境、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既是韶关服务全省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也是韶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

  韶关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部署要求,切实把韶关的定位把握好,把韶关的任务落实好,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前,韶关正以广东南岭国家公园为主体,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推进全域生态环境保护;以制度化法治化为导向,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建设。

  我们认为,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篇文章做好了,把粤北生态屏障筑牢了,就是韶关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贡献、对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贡献。接下来,韶关将继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把生态优势作为招商引资的最大竞争力、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的最大优势,旗帜鲜明、责无旁贷、毫不动摇地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坚持生态保护“主旋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用最大力度投入、最有力举措、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好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留给我们的绿色家园。

  乘势而上▶▷

  “四通三抓”对接融入“双区”建设

  南方日报:韶关如何乘势而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和参与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王瑞军:支持“双区”建设,助力“双区”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必将有利于韶关更好地接受“双区”的牵引带动,实现发展跃升。

  我们将在主动对接、支持、服务“双区”建设中找准韶关的定位,抢抓“双区”建设整体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战略效应、辐射引领带动效应带来的重大机遇,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实现与“双区”的功能互补、市场对接和错位发展。具体而言,韶关将通过“四通三抓”对接融入“双区”建设。

  “四通”,即“硬联通、软联通、云联通、情联通”。“硬联通”,主要是指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设施的联通和均等化。“软联通”,主要是指体制对接、机制衔接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打造与双区接轨的营商环境,提高发展的主动意识和内生动力。“云联通”,主要是指韶关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大数据等新经济新产业,通过云端、通过信息实现与“双区”的联通。“情联通”,主要是指韶关与大湾区、广府人根脉相通、情感相连,我们是带着感情、带着期待来支持“双区”建设的。

  “三抓”,即“抓住胃、抓住眼、抓住心”。“抓住胃”主要是指做好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水缸子”。“抓住眼”主要是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大湾区的“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抓住心”主要是指感恩奋进,在新征程上迈出扎实的步伐。

  统筹谋划▶▷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

  南方日报: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要久久为功。接下来,韶关将如何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王瑞军:韶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任务艰巨。城市发展不充分,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城市风貌、城市品质有待提升,城市化水平不高,吸引力不强。如,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57.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又如,韶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和全国平均水平差不多,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5%;且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明显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农村发展水平,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

  一是高水平建设中心城区。全面提升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水平,深入实施中心城区“东进、南拓、西融、北优”发展战略,把城市提升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城市特色,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善美韶关。

  二是集中力量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强化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带动,促进县域高质量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取得的贫困村、户、人口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的战略成果,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大成效。

  担当作为▶▷

  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

  南方日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十四五”和到2035年的发展蓝图。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韶关谋划了哪些新的发展计划?

  王瑞军:下一步,韶关将继续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落实好省委、省政府“1+1+9”的工作部署和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部署要求,把韶关工作摆到“双循环”、摆到“两个百年”发展大局中来谋划,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在新征程中体现韶关担当、韶关作为、韶关贡献。

  第一,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农村发展水平,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

  第二,加快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发展绿色工业,重点打造先进材料、先进装备及现代轻工业三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大数据及软件信息服务业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精致农业、高品质农业。建设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花瓶子”,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让韶关优质农产品风行“双区”、畅销省内、走向全国。

  第四,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业。推进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实现新突破,发展红色旅游、古驿道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以及“生态+”“康养+”等文旅融合新业态,推进“智慧旅游”,让来韶游客玩得开心、住得舒心,打造成大湾区的“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

  一线行动

  奏响绿色发展、产业升级和共享共建新乐章

  11月30日,韶州大道特大桥韶州大桥顺利完成合龙,同时也标志着韶州大道工程实现全线合龙;同一天,北江航道(韶关段)扩能升级工程建成通航,千吨级船舶可通过北江航道从韶关市区通往珠三角,直达港澳;11月28日,穿越丹霞山50公里徒步赛在阅丹公路鸣笛开赛,15000多名选手齐聚韶关,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空气清新的大自然里,体验独特岭南风情和田园风光……初冬,韶城大地上到处是紧张有序的忙碌景象。

  潮涌三江,砥砺奋进。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韶关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久久为功的劲头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促转型。为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工作重点,连日来,韶关市委、市政府举办了广东韶关绿色发展产业升级招商引资系列活动,奏响绿色发展、产业升级和共建共享新乐章。

  打造交通枢纽城市 全面融入大湾区

  11月下旬,“韶州之星”号正式试航,夜游航线串联起韶关市区三江六岸包括百年东街、东河桥、风采楼、通天塔、北江大桥等多处城市重要地标及景点,为韶关市民及游客游韶关,提供全新的视角和体验。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和旅游资源,今年9月,韶关市政府与广州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加快韶关港北江港区内河枢纽港建设,高质量推进韶关港公共码头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11月29日,韶关市政府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广东省内河港航发展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韶关研究院。今年以来,韶关市全力推进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建设,进一步发挥韶关“三江汇聚”的交通优势,加快构建“八高四铁二航”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为韶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韶新高速、丹霞机场、韶关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的逐步推进,韶关将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铁路、航道、机场为骨架,以高质量旅游公路为筋络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托北江的“黄金水道”,韶关在全面对接“一带一路”、“一核一带一区”、融入珠三角、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将迎来新机遇,肩负新使命。

  发展绿色经济新业态 绘就生态发展新画卷

  走进韶关市各大产业园区,到处是一派紧张有序的忙碌景象。在建设工地现场,塔吊林立,灯火通明,运输物料的货车来回穿梭在工地里;在工厂内,现代化机器轰鸣,流水线上工人异常繁忙……近年来,韶关坚持绿色发展的方向路径,提升创新能力水平,大力发展需要山水而不污染山水的产业,构建以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生态产业体系,加强平台载体建设,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要战略部署、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部署要求,推动广东省北部生态发展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11月28日,由韶关市政府主办的首届广东省北部生态发展区(韶关)农业招商大会成功举办,共签约项目71个,签约金额达227.94亿元,涵盖农业发展、旅游开发和金融合作等方面。同时,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共同签署《广东省北部生态发展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又称“丹霞山共识”),积极探索区域协调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此外,依托生态、区位和产业等方面的特色优势,11月30日,韶关市举行重点项目开工、竣工活动,共129个项目举行了集中开竣工仪式,总投资359亿元。其中,开工项目77个,总投资225亿元;竣工项目52个,总投资134亿元。

  一批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批项目投产达产,一批批项目加快落地,正切实把韶关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南方日报记者 范永敬 通讯员 沈明礼 蔡仁银

(责编:WEBADMIN)
 

商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