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从体育大省迈向体育强省 40年来多项工作全国领先

日期:2018/12/10    来源:南方网
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原标题:广东从体育大省迈向体育强省 40年来多项工作全国领先

  

2018年9月,第18届亚运会在印尼雅加达闭幕。本届亚运会的“中国之队”中,广东运动员的人数不仅位居各省市第一,取得的金牌数也居各省市之首。

  1978年至今的40年,广东体育的发展与“首”字密不可分:中国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广东举重运动员贡献两枚金牌;中国首家职业足球、职业篮球俱乐部出自广东;全国首条健身路径在广东铺设;中国首个体育奖励基金在广东成立;全运会首次市场化办会模式从广东启航……

  在广东省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敢为人先的广东体育乘改革开放之风,诸多举措勇开先河,充分发挥体育综合效能,竞技体育、体育赛事、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中国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经验、启示与示范。

  ▶竞技体育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1984年7月29日,广东运动员曾国强站上了洛杉矶奥运会举重男子52公斤级的赛场。他在抓举比赛中举起了105公斤的重量,在挺举比赛中第一把就举起了130公斤的杠铃。当时他与赵培顺以235公斤的成绩并列第一,日本选手宫下紧随其后,这三位主要竞争对手后面几把都未举起132.5公斤的重量。

  “你拿到冠军了!”正当曾国强盘算着增加重量时,总教练黄强辉走到他身边兴奋地喊道。

  在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的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夺得15枚金牌,其中广东运动员曾国强和陈伟强贡献两枚举重金牌。而在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会上,入选中国代表团的广东运动员夺得金牌数位居全国第一,为中国成为亚洲体坛新盟主作出贡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广东体育逐步理顺了各种基本关系,通过解放思想,澄清长期困扰广东体育发展的一些模糊观念,“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成为工作重点。广东体育在改革开放中以管理、训练、竞赛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革新为重点,构建以国家办体育为主、社会办体育为辅的体制,把竞争引入运行机制之中。

  进入二十一世纪,广东体育坚持创新发展,积极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以培养优秀人才、夺取高质量金牌为目标,努力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过去五年间,我省运动员参加国内外重要比赛,9人次破世界纪录,111人次获世界冠军,10人次破亚洲纪录,149人次获亚洲冠军,破22项次全国纪录,获664.5项次全国冠军。期间培养出苏炳添、易建联、易思玲、傅海峰、樊振东等一众中国体育名将。

  职业体育的发展,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一面镜子。

  1984年10月,广州白云山制药厂与广州市体委签约,以每年赞助20万元的条件联办广州足球队。这也是新中国第一支由企业冠名、共同培养的球队。

  中国资深足球职业经理人刘孝五回忆说,在当时的环境下,处于改革前沿的广州企业很想扩大自己的知名度,想赞助足球队的企业不少。当时足球队属于地方体委,企业赞助这种新模式还没有先例,能否成功也存在不小争议。当时的广州市体委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广东“敏于行”精神的体现。从那时开始,广州足球一举成名,为以后几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广东在职业体育方面的探索从未止步,开创众多先河。中国首家职业足球俱乐部、职业篮球俱乐部出自广东,恒大夺得中超“七连冠”,两次登顶亚冠,宏远在CBA八次夺得冠军。中国首家上市的足球俱乐部和篮球俱乐部也出自广东。

  ▶体育赛事

  体育搭台,经济唱戏

  一项高规格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但可以推动当地的体育整体发展,还体现着一个办赛地的精神风貌,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1978年12月7日,广东足球协会与香港足球总会在东方宾馆举行省港杯足球赛创立签约仪式,宣布于1979年1月举行首届比赛,以后每年继续举行,主客场各一场,以两回合总比分决定冠军归属。这是新中国首个地方性“涉外”体育赛。

  首届省港杯,中国香港队到广州比赛的时候,霍英东带领了由足球界以及工商企业界人士组成、人数多达两三百人的体育贵宾“观光团”。

  时值新中国改革开放伊始,许多香港同胞对内地情况缺乏起码的了解,特别是工商界人士都没有回来探亲的机会。借观看省港杯的机会,“观光团”人士各自探听自己家乡的情况,之后有人当即表示要捐建学校、办工厂。广东各地方市县的领导也在“观光团”中寻亲,希望找到自己的同胞回乡投资。省港杯一时间成了粤港两地在经济、文化、亲情等方面交流的平台,也成为港澳地区与内地交流的桥梁,也由此拉开了港人回内地投资的序幕。

  一旦找到“赛事”这个火车头,广东体育通过办赛推动体育事业整体发展的列车便驶上了快车道。

  1987年,广东举办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利用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办赛思路,改变了此前“政府包办全运会”的历史,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办赛费用,大大减轻了政府的经济压力。广州市还为此成立了广州体育服务公司,对体育的有形、无形资产进行开发。这为此后的全运会办赛模式提供了一个市场化办赛借鉴案例,同时也给社会参与办赛打开了一扇门。

  2010年,广州举办的第16届亚运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特别是在赛事组织管理、项目设置、办赛理念、场馆设计、市场运作等多方面锐意改革创新,打造了影响广泛、深远的“广州亚运模式”,向亚洲、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文明进取形象。

  2016年至2018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连续三年在韶关市仁化石塘古村举办。通过该项赛事,石塘村旅游知名度明显提升,带动游客量大幅增长,石塘村的“堆花米酒”等农特产品销量猛增,全镇酒坊月销量从2.5万公斤增加到4万公斤。这不仅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让不少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发展。

  近年来广东充分发挥体育综合带动效应,打造出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等品牌赛事,在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足球援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多方面事业融合发展。

  如今,广东每年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超5000次,参与人数超4000万人次,各类足球、篮球联赛贯穿全年,龙舟、马拉松、徒步、骑行、广场舞等赛事精彩纷呈。

  ▶体育设施

  先有健康,才有小康

  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1998年7月,广东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广东省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这是广东省制定的首部有关体育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在这种背景下,广东省体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新突破。

  1996年9月,国内第一条多功能健身路径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此后健身路径铺向全国;同年,中国首家标准的国际赛车场——珠海国际赛车场,建成了总长度为4300米的中国第一条永久性一级方程式标准赛道。

  2016年开工建设的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馆,是国内首个由民营企业全资兴建的NBA级别体育场馆,明年将迎来篮球世界杯的赛事。

  2018年8月,投资逾20亿元的广州从化香港马会马匹训练场正式启用,它是国内首个获得国际认可的无疫区,首个最大规模、最高标准、拥有国际标准设计的跑道、唯一具备举办国际马术比赛条件的马场类综合体。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借助举办省运会、全运会、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契机,建成广东奥体中心、天河体育中心、东莞体育中心等众多体育场馆,体育场馆数量从原来排名全国第十二位跃升到首位。

  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广东不断创新模式,联合各政府部门及社会力量,打造出绿道、社区体育公园、社区足球场等众多品牌体育设施,很好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

  目前,我省各类体育场地设施超15万个,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17平方米,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五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基本建成。

  全省有3000多个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3600多所学校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向社会开放运动场地,城市、农村健身广场、活动室全天候向社会开放,城乡“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广东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目前,全省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占全省总人口的近四成。我省代表团在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体育项目比赛中,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全国第一,充分展现了扎实的群众体育基础。

  ▶体育产业

  兴体育产业,促体育消费

  体育产业堪称低碳经济时代的“露天金矿”。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在体育产业开发上再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并且作出了一系列的表率。

  1984年,“广东省体育奖励基金会”成立,这是国内最先成立的体育奖励基金会。

  1985年,广东发行第一期六运会体育基金奖券(体育彩票的雏形),开创了为全运发行彩票的先河。

  1996年10月,广东颁布施行《广东省体育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广东省体委成立了体育市场管理处。第二年,广东出台《〈广东体育市场暂行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使体育市场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机构和机制逐步健全,全省体育市场管理网络基本形成。

  我省的省级体育用品博览会已经形成品牌。自2000年起,广东成功举办十八届体育用品博览会和中国(广东)国际体育产业论坛。特别是中国广东(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经过历年的努力,已办成国内第二、亚洲第三的体育用品博览会。

  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广东认真贯彻落实,加快培育市场,促进产业升级。广东于第二年出台《广东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10年9000亿规模的目标;重点打造“一圈双核四带多点”的体育产业布局;打造体育产业主体“3个10”计划。

  根据2016年全国体育产业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我省体育产业年总产出3208.45亿元,增加值999.70亿元,占我省GDP的1.37%,占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的18.19%,位居全国第一。

  目前,全省各类体育企业数量超过一万家,现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一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四个,全国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五个。体彩销量居全国前列,近五年共销售810.55亿元,筹集公益金202.12亿元,为国家公益和广东经济作出积极贡献。

  ■数读

  ●过去五年间,我省运动员参加国内外重要比赛,9人次破世界纪录,111人次获世界冠军,10人次破亚洲纪录,149人次获亚洲冠军,破22项次全国纪录,获664.5项次全国冠军。

  ●截至目前,我省各类体育场地设施超15万个,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17平方米,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五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基本建成。

  ●2016年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我省体育产业年总产出3208.45亿元,增加值999.70亿元,占我省GDP的1.37%,占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的18.19%,位居全国第一。

  大事记

  1979年

  ◎首届省港杯两回合比赛分别在广州和香港举行,是新中国历史上由中央政府批准举办的第一个地方与境外的体育竞赛。

  1984年

  ◎国内首个体育奖励基金“广东省体育奖励基金会”成立。

  1987年

  ◎广东举办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首次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办赛费用。

  1993年

  ◎太阳神集团和广州市体委合作成立职业足球俱乐部,成为中国第一个股份制俱乐部。同年,由东莞宏远集团公司创建全国第一家职业篮球俱乐部——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

  1996年

  ◎国内第一条多功能健身路径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

  2001年

  ◎广东举办第九届全国运动会。

  2010年

  ◎广州举办的第16届亚运会,进行了多方面锐意改革创新,打造了影响广泛、深远的“广州亚运模式”。

  2011年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行。

  2015年

  ◎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在新三板挂牌,成为亚洲足球俱乐部首家上市公司,该俱乐部夺得中超“七连冠”,两次捧起亚冠冠军奖杯。

  2017年

  ◎广州龙狮篮球俱乐部率先挂牌新三板,成为CBA“第一股”。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彭博

(责编:WEBADMIN)

商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