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将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 带来哪些红利

日期:2017/7/19    来源:来稿刊发-网络转载
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原标题:广东将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 带来哪些红利

  

    昨天,广东省政府官网挂出《广东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2017年10月底前全省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要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到年底基本搭建医联体相关制度框架,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

根据《方案》,广东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将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模式,包括城市组建医疗集团、县域组建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鼓励支持广州、深圳市三级公立医院及业务能力较强的专科医院,跨区域与县级医院组建医疗集团或建立合作关系,辐射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产权归属保持不变,继续按照原渠道拨付财政补助经费。根据工作安排,2017年8月底前,各地级以上市要出台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工作方案,10月底前全省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要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

【医联体建设案例1】东莞:小医院变身成“最豪华”医院

今年1月18日,东莞市谢岗镇谢山村,一座占地217亩的崭新医院拔地而起,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这是东莞市人民医院与谢岗医院医疗联合体按三甲规模设计的新院区,被附近居民自豪地称赞为“东莞镇级医院中最豪华的医院”。

然而,就在两年前,谢岗医院在周边居民的心目中,还是“不上档次”的一家小医院。转变发生在2015年7月。东莞市人民医院与谢岗医院组成东莞首个医疗联合体,市人民医院以品牌、资金、人才和技术投入,参与谢岗医院全面管理。谢岗医院从此有了一个新名字——东莞市人民医院谢岗院区。

医联体一成立,东莞市人民医院就派出了36名医疗护理技术骨干率先到谢岗医院执业坐诊,人才实力迅速提升。在原有专科的基础上,谢岗医院增设了乳腺外科、肿瘤内科、呼吸内科,实现了医疗技术共享、检查结果互认、疑难病例远程会诊,市人民医院专家参与病区管理,直接参与并指导各项手术开展。

在医联体内,居民有了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以优先享受门诊、住院的转诊通道,在社区就可预约专家门诊,大大减少了看病耗费的时间。医疗信息系统也与东莞市人民医院全网接驳,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利用东莞市人民医院的危重症抢救网络资源,区域内的危重孕产妇有望实现零时差抢救。居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医联体建设案例2】深圳:城市医联体结成紧密医疗集团

东莞市人民医院与谢岗医院组建的医联体,正是建设紧密型医联体的积极探索。同时进行类似大胆探索的,还有深圳。

2015年8月,深圳市罗湖区将5家区属医院和35家社康中心整合成紧密型唯一法人代表的法人单位,挂牌成立罗湖医院集团。从整合医疗资源、强化社康中心建设等多环节入手,罗湖医院集团探索了一条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得到国务院医改办的“点赞”。

在这几年多种医联体模式的试点探索基础上,广东未来将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医联体组织模式。

其中,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鼓励珠三角地方财政较好的地区推广“罗湖模式”,将区域内医疗机构整合成单一法人主体;在县域,则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可由县级医院或者县中医院牵头组成2个左右医疗共同体。

此外,广东还鼓励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鼓励科室共建的形式;在医疗资源不足的边远贫困地区,则鼓励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通过互联网技术来促进医疗资源的联动互通。

【预期效果】让在家门口看病成为群众的“第一选择”

随着医联体建设的逐步推进,医疗资源将越来越顺畅地在医联体内实现上下联动、优势互补,三级医院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的比例是大势所趋,这部分病人,将由基层医卫机构以及每个人自己的家庭医生接管。

让在家门口看病成为群众的“第一选择”,也需要引导居民“首诊在基层”,改变有病就往大医院跑的就医习惯。广东通过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医联体内到基层首诊,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

省卫生计生委通报,全省21地市均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目前珠海、江门、阳江、中山、佛山等五地市已出台了签约服务费的收付费标准,一般为120元/人/年,广州、东莞、惠州、茂名等市正拟以服务包为基础出台年签约收费标准。

我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已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每个街道都有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群众可就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本文综合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新快报报道) 来源:南方网

(责编:WEBADMIN)
 

商贸推荐